大海撈文

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MIS 期末重點 - 4頁

期末考祝All Pass! 期末考祝All Pass! 期末考祝All Pass
第七章
※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企業內部利用Internet/Web的技術,設置於防火牆內,支援內部員工知識和資訊的存取、傳遞與內部溝通協調合作的一個企業內部網路系統。

Intranet依目前的運用其主要支援的功能:
1.線上資訊展示與發展個人、部門網頁。
2.文件管理與資訊資源的分享。
3.支援員工溝通、協調與合作。
4.與其他IS整合,支援企業作業流程與營運效率之提升。

※企業間網路(Extranet)企業利用Internet的技術來與外部相關的供應商、顧客、策略夥伴相連結,以提升彼此之間的資訊分享與協同合作績效的網路系統。

Extranet依目前的運用其主要支援的功能:
1.企業間(B2B)資訊分享的功能。
2.企業間團隊合作的協調功能。
3.支援電子商務的應用。

※資料倉儲(Data WarehouseDW)指具有主題導向、整合性、時間差異性、不變動性等特性的一種管理資料庫,目的在於能快速支援使用者的管理決策。

※資料倉儲特性:
1.主題導向的資料組織  4.資料的一致性    7./從式架構
2.多維度的資料結構   5.資料的時間差異性
3.資料的整合性     6.資料的不變動性

※資料探勘(Data MiningDM)指利用統計、人工智慧(AI)或其他分析技術,在企業之大型資料庫(或倉儲)內尋找與發掘事前未知、有效且可付諸行動的資料間隱藏的關係與規則,用來指導企業的決策制定。

※資料探勘主要分析類型:
1.聯結分析:(例:購物籃分析)。  4.次序相關分析
2.分類分析:(例:疾病分析)。   5.預測分析
3.群集分析

第八章
※電子商務(EC)以網路科技為基礎,支援企業與客戶買賣之間的資訊分享,交易執行及關係維持的一些流程系統與經營模式。

※電子商務支援重點(EC)
1.支援買賣雙方線上資訊的提供與分享。
2.支援線上交易的執行。
3.支援雙方線上的互動、溝通與服務等關係的建立與維持。

※個人化(Personalization)廠商透過對消費者興趣、偏好及消費行為等資訊的蒐集與分析,而能動態、及時的傳送最適合各消費者的行銷資訊。

※客製化(Customization)廠商依據不同顧客的特性而提供量身訂製的產品與不同的服務。

※協同過濾機制(Collaborative Filtering)利用與顧客偏好相類似的其他顧客之行為來客制化。

※產業的價值鏈(Industry Value Chain)/價值鏈系統(Value Chain System)
產品經由原料的輸入轉換成最終產品,其所經歷過一連串的加值活動,如其只存在一個企業內稱之為企業的價值鏈,如其經過不同的企業,則稱之為產業的價值鏈或價值鏈系統。

※去中間化的問題:因為Internet的科技,使得製造商採取直接銷售的EC通路而去除了傳統中間商的現象謂之。

※反對中間化的理由:
1.消費者需求的觀點  3.製造商的意願觀點
2.交易成本的觀點      4.通路衝突的觀點

EC的其他分類結構:
1.以交易雙方對象來分:(1)B2C (2)B2B (3)C2C (4)C2B (5)P2P=P
2.以虛實的經營方式來分:(1)純線上經營者 (2)純實體經營者 (3)虛實合一者

4P行銷組合模式:企業為了能成功的將產品上市,所使用的主要的行銷工具。
1.產品:產品的研發設計、特性、測試、包裝、服務、保證及退貨等策略的設計。
2.價格:產品的差別定價、折扣、折讓及付款條件等策略的設計。
3.促銷:廣告、銷售團隊、事件行銷、公共關係及直銷等策略的設計。
4.通路:通路層級設計、通路商的選擇、涵蓋區域、運輸、地點及存貨等策略的設計。

※影響消費者上網採購的主要因素:
1.產品認知構面(願意):價格、品質、多樣性選擇、量身訂製  運送速度。
2.購物體驗構面(願意):費力程度、有趣程度、習慣的相容性。
3.顧客服務構面(願意):反應性、可靠性、美觀性、保證性、同理性。
4.消費風險構面(不願意):經濟風險、績效風險、個人風險、隱私風險。  
※電子商務泡沫化的原因分析:
1.經營模式錯誤   4.競爭策略錯誤。
2.環境配合未成熟  5.競爭優勢不存在。
3.科技未成熟    6.市場的不正常投機心理。


第九章
※電子化企業(EB)指企業利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及各種整合型的資訊系統,將企業內部的價值鏈與外部顧客、供應商、策略夥伴間的各種交易相關的活動,包含溝通、協調、資訊分享進行線上的連結、整合與再造,以達到企業經營效率、速度及彈性提升的目的。
(1)主要系統範圍:EC-前台網站為主;EB-前台網站+後台應用系統。
(2)主要組織結構:EC虛擬.com公司;EB-虛實合一的組織結構。

                                                                                                   (靈活度)  (觸角範圍)
EB競爭能力(Competitive Capability)公式:競爭能力=─────────
                                                                                                           (上市時間)
即網路經濟體系下,企業最主要的能力是最大的靈活度與市場涵蓋的觸角及最小、最快的上市時間。

※行動商務的特性:
1.無所不在的特性:使用者不管在何地都可方便擷取與傳送資訊。
2.方便性:使用者利用輕便可攜的通訊設備便可在任何時間、地點、及時快速的互傳資訊。
3.定位性:能探知與確定無線裝置目前所在的地理位置。
4.個人化:行動商務的設備比PC更為個別化、單人化。

第十章
※物流需求規劃(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MRP)支援物料相關的採購、庫存、運送,目的在確保物料在需要時運達工廠,使工廠的庫存最低,且不會停工待料。

ERP的主要功能模組:
ERP失敗的主因:
1.ERP廠商不實的宣傳與誇大。
2.企業內部流程不斷修改。
3.高階主管沒積極涉入。
4.使用者沒有意願、不配合。
5.企業對ERP訂定不務實的時程規劃與目標。
6.企業對ERP的資源投入不足。

ERP系統的選擇(三大評估準則)
1.ERP供應商  3.產品的技術
2.產品功能:操作的容易性、客製化的容易度、與其他系統的相容度。

第十一章
※供應鏈:供應鏈包含從上游供應商到最終顧客,其中所有的生產與配送最終產品或服務的過程。

※長鞭效應:供應鏈中、下游的訂單產生變異時,愈往中上游走,其訂單數量的變異性愈大。

※影響長鞭效應的原因:
1.被誇大的訂單  3.前置時間
2.價格變動    4.批次訂購
5.需求預測:傳統的存貨政策不是及時供貨,由於上游過度反應需求的變化,會引起很多無效率的作業。

※協同商務(Collaborative Commerce, C-Commerce)
企業透過網際網路與供應商、合作夥伴、配銷商、服務提供者及客戶等,在彼此商務往來的管理與作業上,同步透過資訊、知識的分享來協同合作,提升整個價值鏈的競爭優勢。

※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一組由標籤、讀取機、中介應用系統三者所串連的一種行動科技架構,可以任何形式,應用在多種不同的產品上,且可不需透過人工的掃描,自動化的讀取及蒐集資訊。

RFID主要應用:
2.產品的防偽:製藥業可利用RFID將藥品出廠後,到大盤商、代理商、零售店一路追蹤,用以防範偽藥的流通。
3.門禁管制:利用人員的RFID,可清楚記錄人員的進出情況,並管制非法人員的進出。
4.自動收費系統:透過汽車的RFID,可自動記錄通過收費站的次數而計算其應繳費用。
5.防盜:當重要的產品由倉庫中被偷運出去時,RFID便會啟動防盜系統加以防止。
6.物品的清點與結帳:零售業只需在付款出口,對整個購物車一次讀取RFID的資訊,則脹單明細馬上出現在終端機上,不需一一掃描。

※何謂ABCDE計畫:
1.AB計畫:電子化採購,其內容包含訂單管理、出貨送貨資訊、收料驗收流程、對帳付款流程等。
2.C計畫(金流):將金融作業如應收、應付帳款等流程電子化,以銀行為主體,國內其他往來廠商配合執行。
3.D計畫(物流):主要藉由ABC計畫架構起的資訊基礎,結合物流業者,將中心廠的出貨資訊與物流廠商的系統連接。

4.E計畫(產業協同設計專案計畫):目標是期望透過協同研發設計應用典範的建立、擴散及轉移,積極協助產業建立各類型國際級協同研發設計資訊應用典範,供國內企業觀摩學習,帶動應用風潮。

MIS 期中重點 - 4頁

※資訊管理系統:是指研究企業如何有效運用IT,以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
組織內外部的經營績效與競爭優勢,藉此達成組織目標的一門學問。

MIS的基本定義與主要架構:1.資訊資源管理的觀點 2.資訊系統管理的觀點
3.資料、資訊與知識 4.整合性的MIS觀點。
1.資訊資源管理的觀點:
A.資訊資源(包含硬體資源、軟體資源、資料資源、網路資源、人力資源)
B.管理(包含規劃、組織、預算、指導、監督、控制)

2.資訊系統管理的觀點:A.資訊系統B.策略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
系統實作與測試、系統導入、系統評估、系統維護

3.資料、資訊與知識:
A.資料:是指對一些與組織交易的人事物等等最基本單位的描述、記錄與儲存B.資訊:是指經過組織、整理、分析的資料,
C.知識:是指人類對於一些現象的瞭解,這必須經過人類學習與思考才可獲得。

Leavitt之鑽石模式:


5C1.連結 2.溝通 3.商務 4.協同合作 5.社群
1.連結:利用IT的網路科技,例如InternetExtranetWAN等,
與外部相關組織做有效的連結。

2.溝通:利用網路連結的基礎,使用支援溝通的工具,提升跨組織間便利的溝通。

3.商務:利用標準化、整合化的IT來進行供應鏈合作,或利用EC平台來進行B2CB2B的商務交易,或利用CRM來支援顧客關係保留提升。

4.協同合作:利用連結與溝通基礎,組織間可透過跨組織資訊系統(IOIS)來互相合作,或使用同步協調的eIT,來策略夥伴執行跨組織同步的協同規劃、設計及行銷策略。

5.社群:利用上述IT科技與供應商、顧客、策略夥伴形成網路型的虛擬組織或虛擬社群來共同討論與分享商務資訊與知識,而組成一個生命共同體。

※第6C:競爭合作、產業聯盟

※影響MIS導入成敗的主要因素:1.使用者因素 2.專案因素 3.資訊部門因素
4.組織的因素 5.技術的因素 6.管理的因素 7.工作的因素 8.外在環境因素

※研究MIS的三大學派:1.技術理性學派 2.組織行為學派 3.互動學派

Anthony模式:管理學者Anthony將組織的決策問題,依支援層次分為:
1.策略層次2.管理控制層次3.作業控制層次

※名詞解釋:
SIS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 (策略資訊系統)
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 (決策支援系統)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業資源管理系統)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應鏈管理)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顧客關係管理)
C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關鍵成功要素)

※供應鏈聯盟分為:1.OEM 2.ODM 3.OBM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
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

Simon模式:學者Simon將組織碰到的決策問題,依其決策及解決流程的明確度、既定度分為1.可程式化問題 2.非程式化問題
後續學者以此為基礎,將其延伸為三種不同結構性的決策問題:
1.結構性問題 2.非結構性問題 3.半結構性問題

※支援結構性問題的系統:是指此種問題的處理流程、步驟法則都是既定的,每個處理程序的InputProcessOutput也都固定,因此決策法則亦很清楚、明確。

※支援非結構性問題的系統:有些問題的解決與處理並無明確、固定法則或步驟可循,所以使用的解決方法因人而異,多靠直覺、經驗、知識、創意等來判斷決定。

※支援半結構性問題的系統:有些問題可區分為兩大塊,一部分為結構性的處理問題;另一部分則為非結構性的判斷問題。支援這種問題最典型的例子即為決策支援系統(DSS)

Weill的分類架構:1.交易流程的利益 2.資訊提供的利益 3.策略性的利益

※何謂企業智慧:企業利用快速、即時、整合的資訊科技,來蒐集、分析、企業外部環境的競爭資訊與內部經營的重要指標,藉此支援決策者判斷,提升企業競爭能力的一種流程與資訊系統。

※企業智慧的IT架構:1.資料來源 2.資料儲存
3.資料分析 4.多媒體互動式的介面

※專家系統之推理機制:可分為向前推理與向後推理。前者由輸入的事實往前啟動法則,而後者由目標往後尋找支持的事實。

※需要專家系統原因:1.缺乏優秀的專家 2.專家會離職,甚至死亡
3.減少專家知識獲取的時間與成本 4.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品質。

※何謂GWS群組軟體,是一個能提供各種相關功能與服務來支援群組協同工作的一種資訊系統。

IOIO的主要類型:1.一對一的IOSO 2.一對多的IOSO 3.多對多的IOSO

1.一對一的IOSO例如某些一對一的供應鏈管理系統,由單一的買賣雙方透過此系統來分享彼此資訊,執行雙方交易。
2.一對多的IOSO例如單一買方對多數賣方的電子化採購系統或者單一賣方對多數買方的電子化銷售系統。
3.多對多的IOSO即是所謂的電子市集,其上有許多買賣方,透過電子市集的交易仲介平台,彼此互相進行買賣活動,此系統由買方、賣方及獨立的第三者來主導。

※網路經濟:一個以資訊化的處理、數位化的產品/服務、網路化的全球連結、虛擬化的經營空間、知識化的競爭及電子化的商務與企業為主,所形成足以與傳統實體經濟體系相抗衡的一個新的經濟體系。
網路經濟體系 = 節點 + 連結 + 內容。


※摩爾定律: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每隔18個月,IC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會增加一倍,性能也會呈現加倍的情況。

※貝爾定律:10年,資訊科技平台,都會有一個典範轉移的大突破。

※梅特卡夫定律:網路的效用性會與使用者數目的平方成正比。

※所謂的數位產業合流的現象,其主要包括下列三種:
1.數位內容的產業合流 2.服務提供的數位化 3.3C產業的數位化合流

※微笑曲線:將自己核心能力投資在知識密集的研發、設計及品牌行銷上,而將價值創造低的生產製造委託給勞力密集的開發中國家。

※正回饋法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現象。

※如何提高顧客的轉換成本:

IT對組織設計最重要的三大影響構面:
即為1. Leavitt之鑽石模式 2.組織結構 3.組織流程 4.員工

※組織結構內的統理機制:組織如何統理其用來製造產品/服務所需要的資源,這些所需要的資源,可以由組織生產或是向外部獲取的方式獲得。

※向外獲取:委外、策略聯盟、虛擬式組織。

※員工授能:有無被授權去解決能力,組織愈扁平化,愈充分授權。(可搭配DSS)

TQMBPR差異:
TQM(全面品質管理)全面性的檢視公司內部一些問題來做改善。
BPR(企業流程再造)針對問題的流程做檢視然後加以改善。

※策略資訊系統:廣義概念來說,是指任何一個企業的資訊系統,其能夠提升企業的核心能力,改變企業的經營模式、策略目標或企業與外部環境的關係,而達到提升產品/服務價值以及企業的競爭優勢。

※主要的策略管理理論包括:1.資源基礎理論 2.核心能力理論
3.波特的價值鏈模式 4.價值命題理論 5.波特一般性的競爭策略
6.波特的競爭力模式(五力模型) 7.創新與成長模式

※資源基礎理論與核心能力理論:主張的學者認為,企業之所有競爭優勢,是因為其有獨特、稀有、別人難以模仿的資源與能力,如此才能創造對手做不到的卓越產品價值而贏取市場。

※共專資產理論舉例說明:美國航空公司(AA)SABRE自動定位系統,AA必須與全美各地最成功、最大的旅行社有長久密切的合作關係,以便形成通路網,才會有一種競爭優勢的SIS (策略資訊系統)

※互補資產理論舉例說明:許多擁有優秀、創新的IT.com公司,到後來完全不敵傳統的老公司,原因是因為一個競爭優勢的形成,無法只靠一個IT平台或是只有一個單獨的SIS,傳統老公司具備長期累積下來的雄厚品牌、資本以及長期上下游夥伴合作關係,就是一種難模仿,具有極大價值的互補資產。

※價值鏈模式基本概念:1.主要活動 2.支援活動
1.主要活動:A.進貨後勤 B.生產 C.出貨後勤 D.行銷與銷貨 E.售後服務
2.支援活動:A.公司的基礎設施 B.人力資源管理 C.技術研發 D.採購

※價值命題理論基本概念:所謂的基本命題,是指組織透過哪些價值鏈方面的投入與改善,而能產生對顧客最大的吸引力與價值? 歸納各種企業優勢,則可分下列三種主要價值命題:1.作業的卓越性 2.產品的領導性 3.顧客的親密性
2.產品的領導性:具產品領導性的組織,
應具備:A.快速的新產品創新與開發 B.有效率的產品開發流程
C.快速的產品上市時間 D.快速的搶佔市場,形成主流優勢

※波特的競爭力模式(五力模型)包括
1.目前現存產業內的競爭對手 2.潛在的進入者
3.潛在的替代品 4.購買者議價能力 5.供應商議價能力

核心能力的主要概念與特色?
在組織中少數幾種長期培養、居於產業領導的地位、對手難以模仿並可和其他資產產生槓桿作用的一種綜效能力謂之。

正回饋的主要促動力量?
1.供給面的規模經濟 2.需求面的規模經濟

3.消費者的預期心理 4.互補產品的支援